关于免疫细胞,你都了解多少?
2018-10-29 11:35:45 来源:
有些人感冒,发现复方感冒药里,含有抗过敏药物成分。于是他们感到很奇怪,我只是感冒而已啊,跟过敏有什么关系?
有些人过敏,皮肤瘙痒难忍,去医院,医生却说这是免疫系统的问题。于是有人搞不明白:皮肤和免疫系统,能有什么关系?
历史沿革
1798: Jenner(爱德华 琴纳)尝试接种法从而开启了免疫学的大门;
1881-1885: Pasteur制出抵御霍乱,炭疽病,狂犬病的疫苗;
1882: Mechnikov发现了巨噬细胞的噬菌性;
1890: Behring尝试使用被动免疫疗法治疗破伤风;
1900: Landsteiner发现了ABO血型. 红十字会建立;
1901年,丹麦人贝林发明白喉抗毒素及破伤风抗毒素;
1905年,德国人科赫发明结核菌素;
1906: Pirquet发现了过敏症;
1910: Dale发现了组胺并建立了抗组胺剂工业;
1922: Fleming发现了溶菌酶和青霉素;
1944: Medawar尝试皮肤移植(但排斥反应剧烈);
1947: Owen发现了孪生子间相互不产生排斥;
1951年,南非籍瑞士人塞勒发明黄热病疫苗;
1954年,美国人恩德斯、韦勒和罗宾斯发明脊髓灰质炎疫苗;
1957: Isaacs和Lindemann发现了干扰素;
1959: Gowans发现了淋巴循环;
1960: 淋巴细胞修饰;
1961: 发现了免疫反应和甲状腺之间的关系;
1966: 发现了T-B细胞关联反应;
1971: 发现了T细胞抑制效应;
1974: Jerne推断出免疫控制的整套理论构架;
1975: Milstein及Kohler制出单克隆抗体;
1980: 官方宣布天花灭绝,但是…;
1981: 天花绝了,艾滋来了;
1984: 发现T细胞受体结构;
1987: 发现I型MHC结构。
免疫力是指机体抵抗外来侵袭,维护体内环境稳定性的能力。空气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微生物: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、衣原体、真菌等等。在人体免疫力不足的情况下,它们都可以成为感早班的病原体。虽然人体对不同的病原体会产生相应的抗体,以抵御再次感染,但抗体具有专一性和时限性,比如链球菌抗体只能在较短时期内保护机体不受链球菌的再次侵犯,也并不能抵御其他病毒的感染。免疫力低下的人根本无法抵御感冒病毒的侵袭,这才是他频繁感冒的真正原因。
研究进展
科学家首次确定了感染可能引发自身抗体autoantibody的确切条件,这是首次找到免疫系统存在的漏洞。
机体对特定感染性微生物(抗原)产生免疫应答后,可能会出现风湿热和Guillain-Barre综合症(机体产生抗体分别攻击心脏和外周神经)等自身免疫疾病。但我们还一直无法解释自身免疫发生的原因,也不了解机体为何无法避免这样的情况。
我们的免疫细胞(例如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),在一开始形成的时候都能正确识别自身以避免攻击自身。一般来说这一形成过程都是可靠的,是平稳且受控的。不过,当机体抵御疾病或感染时B细胞还会经历更为复杂的发育阶段。
为了能够应对引入体内的不计其数的微生物,B细胞演化了出了特殊能力,使其抗体基因能够产生随机突变,直到其中一个抗体能有效结合入侵者。这时,“成功”的B细胞继续增殖,用这些新抗体充斥整个免疫系统。在淋巴系统的特殊环境中,这种“高亲和力抗体”产生得非常快。大多数时候,生发中心正常工作,帮助我们抵御疾病并建立应对未来感染的武器库。不过有时也会产生问题,本用来抵御入侵者(或抗原)的抗体,也能与自身匹配,结果造成自身免疫性攻击。
研究人员为研究自身免疫发生的机制,开发了复杂的小鼠模型。研究发现,当抗原充斥整个免疫系统时,能够产生自身抗体的B细胞就会被消除从而避免自身免疫反应。相反,当目标抗原只存在于远离生发中心的局部组织或器官时,能产生自身抗体的B细胞就能够存活下来产生高亲和力的自身抗体。